中国古典家具的造型演变
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夔纹、云纹等精美雕饰图案,初期木器已具有了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家具雏形。到春秋战国时期,木业制作已有了斧、锯、凿、铲等工具,测量也有了规矩准绳。制作中,燕尾榫,凹凸榫、割肩榫结构在家具中已有运用。汉代、三国时期,家具的类型发展到了床、几案、屏风、柜、箱、衣架等多种类型。不过,由于当时的习惯是席地而坐,家具一般很矮。汉代的案多置于床前或榻侧,案也渐宽渐长。这一时期,胡床由西域传人中原,但多流行于宫廷和贵族间使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各教派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也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上、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地吸收。人们虽然仍习惯席地而坐,胡床已在中原民间较普遍,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扶手椅方凳等,床、榻也开始增高加大,有的上部还设有顶帐以抑尘,四边还围置可拆卸的矮屏。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推动着家具形制的变革和种类的进一步发展。垂足而坐的方式传及民间,与席地而坐的习惯同时存在,这就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圈形扶手椅、长桌凳、腰圆鼓凳、靠背椅、顶帐屏床等新形式的家具更趋合理,尺度亦与人体比例相协调,有的部位还施以曲线图案雕饰。
从两宋时起,随着垂足而坐的方式在民间完全普及,床柜,桌椅、带托泥的大案等高型家具已普遍,并出现了一些新形制的家具。这在《清明上河图》中有形象的反映。造型上受建筑结构影响,梁柱式框架结构已流行,桌案的腿面交接开始运用牙头装饰,一些桌面下还制有与牙头相间的束腰,有的牙条向外膨出,腿部弯曲制成了向内勾或向外翻的马蹄状,装饰线型也较多地出现。元代家具沿袭宋代传统但也有所发展,如出现了罗锅枨、霸王枨等制法,为明清家具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础。
明代,家具的发展达到了黄金时期。中国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趋于频繁,加上东南亚等地珍贵木材的引进,家具在材料选择上更见档次,纹理优美,色彩艳丽、质地细腻的黄花梨木大量运用。在造型上非常简洁明快,工艺制作和使用功能等诸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无论是通过现存实物,还是根据有关的书籍、绘画等资料,均可发现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式样都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形成了几个大类。成套家具的概念已形成,布置方法通常为对称式,如一桌两椅或四凳一组等。因大量使用质地坚硬、耐强度高的珍贵木材,家具制作的榫卯结构极为精密,构件断面小轮廓简炼,装饰线脚做工细致,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再结合造型款式上的创新,使明代家具形成了朴实高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诸如圈椅、官帽椅、玫瑰椅、圆角柜、万历柜、翘头案、罗汉床等都是明代家具造型的典型款式。明式家具既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也是世界家具史上璀璨的奇葩。这里仅以攒边技法为例,便可以使我们窥见明式家具极富科学性及其所蕴含的美学规律。
攒边技法是指在制作桌面、椅面时首先制作出边框,然后在内侧横断面开槽,再装上薄板(或叫心板)组装成家具面部的一种方法。有的心板与边框平齐,有的心板略低于边框,做法各异,效果俱佳。这一方法使心板入槽,从而隐蔽木材粗糙的横截面,使家具显露光洁平滑的纵直面,发挥出材质纹理色泽的自然美,另外,心板下加穿带装入边框,既使薄板具有厚板的强度,又可节省材料。再有,心板会因季节的干湿程度变化发生涨缩,面凹槽内却已留有余地,不会影响其他结构。如果心板选用不同的材质(如鸣翅木、瘿木)还能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也甚为美观。
清代初期,家具承袭前代风格,造型结构变化不大。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达官显贵们物质生活享受的思想意识集中反映在荣耀富贵的室内陈设上。运用各种精湛的技艺,融合明代家具的造型,使清代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的独有风格。清中期开始,家具造型突出强调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装饰繁缛且多意喻吉祥,创作手段汇集雕、嵌、绘、漆等高超技艺,锼镂工艺更是巧夺天工,可谓我国家具史上又一空前发达时期。到了清代晚期,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外来的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使中西结合的家具在中国蔓延,但浮雕、镂花等装饰仍是中国传统的瑞庆纹样。
综观清代家具,可以看出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它一改前代造型洗练、式样挺秀的特点而为沉稳、浑厚、庄重的特点所取代,突出繁复的雕刻,给人另一种清新典雅之美的享受。第二,选料精良,用料充裕,技艺细腻。不管部件大小,多一木制成,追求富丽而不吝啬材料,以达到华贵伟岸的效果。
了解更多家具知识登陆:www.jhof188.com
- 上一篇:上海办公家具夏季如何保养?久弘办公家具为您支招 2013/3/14
- 下一篇:家具的保养技巧和方法 2013/3/14